
扮演言語障礙者幫忙攙扶肢體傷殘的同學。
文︰賴彩媛
在生活上,或者我們都面對不同限制,可能是拮据的經濟環境、複雜的家庭背景,甚或是身體上的缺憾,但這些限制一旦被衝破,就能展現生命精彩的一面。月前,聖公會基愛小學舉辦生命教育體驗,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,不但體會殘疾人士在生活上的需要,更學習欣賞他們熱愛生命的精神,藉以激勵學生善用自己的能力發揮小宇宙,為生命創造出無限可能。
感受傷殘人士的生活需要
是次生命教育體驗安排在課堂時間舉行,騰出整個下午的時間,學生以七至八人為一組,以角色扮演的方式,飾演不同類型的殘疾人士,包括視障、肢體傷殘及言語障礙。體驗共有三個活動︰「畫出彩虹」、「落雨收衫」及「點滴珍貴」,前兩者在學校禮堂進行,「畫出彩虹」要學生在畫紙上為彩虹填色,「落雨收衫」則要學生將掛起的衣服穿上。其後,學生踏出校外完成「點滴珍貴」的任務,更實在地體驗傷殘人士的日常生活。學生需要走過一級級的樓梯到學校大門,再途經馬路、屋邨平台,到達商場士多,再購置每人一支水,直至每人都喝上一口便算完成任務。看似平常的日常舉動,但當失去任何一個身體部份,原來都變得不再簡單,而在這些時刻,更見同學間互相幫助的重要,例如扮演言語障礙者可以幫忙攙扶肢體傷殘的同學,而扮演肢體傷殘的也可以給予指示視障者,最終每一組都順利完成任務。
角色扮演令學生有所反思,陳再興同學說道︰「以前見到有肢體傷殘者坐在路邊,會取笑他矮小,取笑他不能行走,但今次活動自己扮演殘疾人士,嘗試只以單腳行走,知道有多辛苦,會好攰,好難平衡。若果下次再看到這些殘疾人士,我不會再取笑他,會問問他有沒有需要我幫助的地方。」

學生步出校園,完成「點滴珍貴」的任務。
突破限制 活出精彩人生
來到體驗活動的最後,學校播放一個勵志的生命故事,故事主角縱然有身體傷殘,卻以樂觀的心去面對種種限制,看重生命的價值,也明白「愛」是生命最重要的元素,於是用自己在文字及演講上的才能,向他人傳播快樂,活現精彩人生。
透過生命教育體驗,學校期望培養學生對殘疾人士的關心,同時學會欣賞他們獨特的天賦與能力。李月貞副校長表示︰「幸福不是必然。有人不幸遇上意外,甚或是天生有身體殘疾,但他們面對這些身體上的限制時,卻選擇勇於面對,用有限的生命去迸發無限的可能性,活得精彩,活出有意義的人生。我們有些學生或者都面對不同的限制與缺乏,可能是家庭環境較為吃力,可能是學習能力稍有不足,但期望這次體驗也能鼓勵他們多看自己的優點,將這顆種子放在他們心中。」
每個人都曾面對能力不足的時候,都需要別人的幫忙;同樣地,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優點與能力,都可以為他人伸出援手。只要學會珍惜與欣賞,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無盡可能,都能綻放繽紛色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