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載自1791期《教聲》)
筆者常接觸中風患者,深深感受到中風對個人以及整個家庭,會帶來經濟及精神上沉重負擔。罹患中風的病者中,更不乏三、四十歲的青壯年。
其實,預防中風固然重要,但及時的醫療、周全的康復計劃,以及讓患者在生理、精神、營養上獲得全面的支援,加快康復速度,亦是同樣重要。
所謂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大家可從下列方向着手:
1. 維持理想的體重
維持理想的體重,是預防中風的要旨之一。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20%時,便會稱為「肥胖」。此時減肥對心臟、血管的健康有莫大助益。另一方面,在控制體重的過程中,基本要求不是「地獄式減肥」,而是「適度減肥」,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倘若我們只能減少原來體重的10%,使它不再上升,血壓、血糖、膽固醇,都會明顯有改善。
2. 小心「搖搖減肥」
超重太多的人需要特別注意,不要因減肥心切,以致反覆的減肥又增肥(又稱搖搖減肥)。因為不少統計指出,「搖搖減肥」的結果是體重比原來的更重,且可能更容易引發其他疾病,如膽結石等健康問題。
3. 美食本無罪,適量是重點
飲食控制為調節體重之本。當人們的飲食份量超過身體的需要量時,多餘的熱量便會轉變為脂肪貯存在人體中,體重於是漸漸上升,當飲食不知節制時,就會出問題。若是能夠節制,同時懂得平衡的原理,均衡的食用各類食物,「適量而不過量」,便可達到既美味又健康的目的。
4. 減少脂肪攝取
油脂中含有高量的熱能,例如炸尤魚、春卷等油炸食物便要減少食用。此外,炒牛河、炒米粉等常在茶餐廳的餐單上「出沒」的食物亦相當危險,例如一碟星州炒米動輒用上十八茶匙油,不知不覺中近廿茶匙油吃進肚子。因此,即使要吃,也不要天天、隔天吃,須因應自己情況,一星期裏「一次起,兩次止」,對健康的人而言會較佳。同時,亦要多吃些蔬菜,以平衡飲食。
5. 黃豆─菜園中的肉
黃豆中含有豐富不飽和脂肪、蛋白質、卵磷脂、纖維質等營養素,對於吃慣了雞鴨魚肉的現代人,黃豆和黃豆製品是一項不錯的食品,它含不飽和脂肪、纖維質,對預防心、腦血管疾病,都有良好的效果。不過,仍要提醒大家:豆腐、豆乾盡可能不要用油炸的方式烹調,否則又會進食過多的脂肪!豆製品可以用燉、蒸等不用加油的方式烹調,或是利用其他食物來增加它的風味;另外,冰凍的豆腐花灑上少許紅糖粉,吃過後你會發現,原來淡而無味的豆腐,可以是人間第一美味!
6. 少吃鹽
不只是食鹽,味精、罐頭、加工食品等,都含有大量的鈉鹽,過量的鹽份攝取會使人體內的水份滯留,引起血壓上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