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彩頤康健坊綜合醫療護理中心物理治療師 梁惠紅(轉載自1820期《教聲》)
根據衛生署於2007至08年間的調查發現,本港廿八萬五千多名學童中,有近四萬人患有輕度至中度的脊柱側彎,當中需要即時跟進的學童達四千多人,對比歐美先進國家,這個比例屬偏高,顯示本港學童的肌肉和骨骼發展較其他國家為差。
脊柱側彎症多出現於十至十五歲女童身上,最常見的屬於原發性(idiopathic),亦即是病因不明的意思,故此並無任何科學研究指出怎樣可預防脊柱側彎。
甚麼是脊柱側彎?
脊柱是由頸椎至尾椎共三十三節脊椎骨排列組成,脊柱支撐身體,是軀幹肌肉的附著點,並負責保護人的中樞神經系統。正常的脊柱,從背部看應該排列成一條直線,但當脊柱左右不對稱超過十度,呈現「S」或「C」字狀態便是「脊柱側彎」了。
Cobb角度
脊柱側彎程度的標準量度方法是以X光片檢查Cobb角度,即側彎弧度最高及最底脊椎的垂直線所形成的角度(見下圖)。按脊椎彎曲的程度可分為輕度、中度及嚴重,輕度指彎曲少於20度;中度指彎曲20至40度;嚴重則指彎曲大於40度。患脊柱側彎的孩子病情往往會在青春期時惡化;當骨骼發育成熟後,病情就會穩定下來。
脊柱側彎的影響
- 影響發育、儀表,以及青少年的心理成長。
- 嚴重的脊柱側彎有機會因胸椎彎曲,使肋骨旋轉、胸廓出現變形,使肋骨無法如常擴張,壓着心臟、肺部和腸胃等內臟,影響呼吸或消化系統,或是其他身體機能。
- 患上脊柱側彎的孕婦,由於盤骨有機會已傾斜,會令產子增加風險。
- 脊柱側彎患者的肌肉平衡會較差,因為脊骨側向一邊,左右兩邊的軟組織所受的壓力不一,平時進行任何動作、活動,受力程度都會造成不平衡的情況。由於邊關節及軟組織受力不一,退化速率亦相對不同,脊椎側彎的一邊,受力會較大,關節會加促退化,特別容易有產生骨刺、磨蝕關節、軟組織勞損等情況。
自我檢查
早期的脊柱側彎不會令患者感到痛楚,因此病症往往要到後期才被發現。父母應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下脊柱側彎的症狀,以便及早治療:
1. 耳朵左右均不對稱
2. 肩膀左右均不對稱
3. 肩胛骨(俗稱雞翼位)左右均不對稱
4. 盆骨位(臀部)或腰部左右均不對稱(下圖)
家長亦可站在孩子背後,讓孩子將身體慢慢向前彎下,雙膝伸直,雙手放於雙膝間,家長從這個姿勢可清楚看見子女的上背及下背有沒有隆起或凹陷(下圖),即表示該脊柱部份有側彎的狀況,需向醫生作進一步檢查。